是終於跟上時代?還是落後依舊?|Audi Q6 e-tron quattro S line 運動版試駕

在 Q8 e-tron 車系完成階段性任務進而全面退出國際市場後,Audi 急需一款能夠承繼其血脈,並且保留市場受眾的新作,而日前,品牌也終於將搭載全新 PPE(Premium Platform Electic)模組化平台的 Q6 e-tron 導入國內。相較於 Q8 e-tron 多少有些實驗性質的產品,Q6 e-tron 面對這早已戰情激烈的豪華純電中型休旅市場,到底還能否有贏面?是我們這次參與試駕勢必得總結的重點。

與 Porsche Macan EV 的共生關係
歸因於 Audi 與 Porsche 目前同屬於集團框架下所運營,故這款 PPE 平台也是雙方利用集團共享之便,相互合作與共同研發的成果,而目前國內搭載該平台的車款總計有兩款,一為本次試駕的 Q6 e-tron,另一款則為先前為大家在墾丁體驗的 Macan EV,不過,兩者雖屬同一血脈,但基於兩者的消費受眾、車輛本身的屬性存有巨大差異,故在體驗的結果上也有所不同。




以科技感為造車守則
回到 Q6 e-tron 本身的設計面向來看,可以發現本車與 Q4 e-tron 有著不少共通點,以傳統 SUV 休旅車格為基礎,鑲嵌有許多一眼就可以認出是 Audi 的招牌表徵,諸如封閉式盾形水箱護罩便是其一,且 S line 運動版所標配的空力套件讓車頭保桿設計更具層次。直得一提的是,本次 Audi 同樣在頭燈上做文章,除了與 Macan EV 同樣採用分離式大燈設計,上方 LED 日行燈同步提供總計 8 種樣式選擇,且尾燈 OLED 也會隨之聯動變更。


Q6 e-tron 具備長 4,771、寬 1,965、高 1,702mm 的車身尺碼設定,雖說車長比過往 Q8 e-tron 短,但 Q6 e-tron 卻比較寬、也比較低,從這項設定可以看出 Q6 e-tron 是完全重新設計的電動休旅,就空間塑造而言完全不會比 Q8 e-tron 遜色多少,從車側看去比例也很均衡,搭配本次試駕的 S line 運動版配置 21 吋輪圈,完整塞滿輪拱,比起 Q8 e-tron,視覺感更協調,也更舒適。



車尾就相當有 Audi 自身塑造休旅車的味道,除了方才提及的 OLED 貫穿式尾燈,從上方尾翼、擋風玻璃乃至於下保桿均同樣採用多層次堆疊的方式來呼應車頭,個人認為收尾方式甚至讓車尾比車頭好看。



進入座艙陳設,對個人而言最大的不同在於過往使用多時的 MMI 數位系統介面連同軟體全數改變,以兩大方塊模組來裝配總計三具螢幕,由左至右分別是 11.9 吋 OLED 數位儀錶、14.5 吋 OLED MMI 觸控螢幕、以及副駕專屬的 10.9 吋 MMI 觸控螢幕,除了介面設計完全更新,觸控的反應靈敏度與直覺性也有感進步,而副駕駛側前的螢幕,導入國內的三款車型全數列為標配,可提供導航、娛樂系統甚至是遊戲操作都可以進行自主操作,不過,官方提及智慧型裝置互聯的設定台數還是以一機為原則,無法螢幕獨立作業。




既然是作為中型休旅車的定位來塑造,Q6 e-tron 至關重要的特點相信就是空間機能了。首先,以第二排座椅的整體乘坐舒適性來看,明顯因為 PPE 平台的置入,大腿支撐性比過往的 Q8 e-tron 來得優秀不少,且膝部與頭部空間仍有一定餘裕,作為一部休旅車來說,算是有符合預期。置物容積部分,歸因於 PPE 是完全為了電動車進行研發的平台,故車前也有了質物空間,為 64L;後廂容積為526公升,並且透過傾倒機制,進一步擴充至 1,529L,整體表現中規中矩。



Q6 e-tron 具備長 4,771、寬 1,965、高 1,702mm 的車身尺碼設定,雖說車長比過往 Q8 e-tron 短,但 Q6 e-tron 卻比較寬、也比較低,從這項設定可以看出 Q6 e-tron 是完全重新設計的電動休旅,就空間塑造而言完全不會比 Q8 e-tron 遜色多少,從車側看去比例也很均衡,搭配本次試駕的 S line 運動版配置 21 吋輪圈,完整塞滿輪拱,比起 Q8 e-tron,視覺感更協調,也更舒適。



車尾就相當有 Audi 自身塑造休旅車的味道,除了方才提及的 OLED 貫穿式尾燈,從上方尾翼、擋風玻璃乃至於下保桿均同樣採用多層次堆疊的方式來呼應車頭,個人認為收尾方式甚至讓車尾比車頭好看。



進入座艙陳設,對個人而言最大的不同在於過往使用多時的 MMI 數位系統介面連同軟體全數改變,以兩大方塊模組來裝配總計三具螢幕,由左至右分別是 11.9 吋 OLED 數位儀錶、14.5 吋 OLED MMI 觸控螢幕、以及副駕專屬的 10.9 吋 MMI 觸控螢幕,除了介面設計完全更新,觸控的反應靈敏度與直覺性也有感進步,而副駕駛側前的螢幕,導入國內的三款車型全數列為標配,可提供導航、娛樂系統甚至是遊戲操作都可以進行自主操作,不過,官方提及智慧型裝置互聯的設定台數還是以一機為原則,無法螢幕獨立作業。




既然是作為中型休旅車的定位來塑造,Q6 e-tron 至關重要的特點相信就是空間機能了。首先,以第二排座椅的整體乘坐舒適性來看,明顯因為 PPE 平台的置入,大腿支撐性比過往的 Q8 e-tron 來得優秀不少,且膝部與頭部空間仍有一定餘裕,作為一部休旅車來說,算是有符合預期。置物容積部分,歸因於 PPE 是完全為了電動車進行研發的平台,故車前也有了質物空間,為 64L;後廂容積為526公升,並且透過傾倒機制,進一步擴充至 1,529L,整體表現中規中矩。

加速推力不躁進,操駕跑格特性鮮明
在邁入 PPE 的技術時代後,Q6 e-tron 的電能系統理所當然也純熟許多,舉凡充電效能、動力輸出功率等等都會有顯著提升。首先,PPE 是以後輪驅動作為主要動力輸出架構的平台,故最入門的 Q6 e-tron 自然也就是後輪驅動佈局,至於我本這次試駕的 Q6 e-tron quattro S line 運動版,則為 quattro 四輪驅動架構,後軸採用常見的 PSM 永磁同步馬達,前軸則為 ASM 非同步式馬達,主要由後軸進行大部分行駛狀況的動力供應(580Nm),並且由電子系統來判斷駕駛情況,讓前軸額外輔助更多動力輸出(275Nm),綜合來看,本車便有總計 387 匹最大馬力。

整體看似不高,但必須說,Q6 e-tron 的動力供應特性,相較於過往、甚或是個人常常拿來比較的 Tesla 而言,動力曲線不會讓初次接觸電動車的駕駛有猝不及防的突兀感,順暢舒適不躁進,不需花太多時間就可以習慣電動車的動力輸出特性。不過,本次試駕的終究是採用雙馬達四輪驅動機制的 S line 運動版本,透過 Drive Select 的動態模式切換,電門的靈敏度提高依然能給予貼背感十足的加速力道,387 匹最大馬力的總輸出量看似不高,但實際駕馭起來卻也十足快意。



整體看似不高,但必須說,Q6 e-tron 的動力供應特性,相較於過往、甚或是個人常常拿來比較的 Tesla 而言,動力曲線不會讓初次接觸電動車的駕駛有猝不及防的突兀感,順暢舒適不躁進,不需花太多時間就可以習慣電動車的動力輸出特性。不過,本次試駕的終究是採用雙馬達四輪驅動機制的 S line 運動版本,透過 Drive Select 的動態模式切換,電門的靈敏度提高依然能給予貼背感十足的加速力道,387 匹最大馬力的總輸出量看似不高,但實際駕馭起來卻也十足快意。


800V 充電效能上身
相較於集團如 MEB 等平台,PPE 的模組架構現以開放 800V 的充能效率,而 Q6 e-tron quattro S line 運動版的最大承受充能功率為 270kW,10-80% 約需 21 分鐘完成充能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次的 800V 充電架構,與 Macan EV 一樣,能夠切換為 400V 充電環境,用以符合目前大部分充電樁均為 400V 的條件。簡單來說,倘若 Q6 e-tron 當下所使用的充電樁為 400V 規格,車輛可以直接省略轉換電壓的過程,直接將充電介面改為 400V,並且在此環境下獲得當下最好的充電效能。

此外,Q6 e-tron 也把智能動能回收系統納入了這次 PPE 平台的重點開發項目,撇除 Auto,總計提供四個等級調整,當然,也包含 One Pedal Drive 在內,可透過方向盤後方撥片進行切換。
電池容量方面,Q6 e-tron 除了最入門的後驅等級搭載 83kW(可用容量 75.8kW)電池組,其餘兩款車型皆搭載 100kW(可用容量 94.9)的鋰電池組,WLTP 最高續航里程以本次試駕的 quattro 運動版為例,為625 公里。


此外,Q6 e-tron 也把智能動能回收系統納入了這次 PPE 平台的重點開發項目,撇除 Auto,總計提供四個等級調整,當然,也包含 One Pedal Drive 在內,可透過方向盤後方撥片進行切換。
電池容量方面,Q6 e-tron 除了最入門的後驅等級搭載 83kW(可用容量 75.8kW)電池組,其餘兩款車型皆搭載 100kW(可用容量 94.9)的鋰電池組,WLTP 最高續航里程以本次試駕的 quattro 運動版為例,為625 公里。

產品力已跟上時勢
Q6 e-tron 以 PPE 平台的姿態來強襲市場,面對同級諸多豪華敵手其實已經是戰力齊備,科技感依舊的內外裝設計、人因使用體驗更好的介面、專為電動車先天較重條件所設計的行路質感回饋,從產品力來看,剩餘需讓人擔憂的,或許就是那非標配、也無法選配的車道維持功能了。
而 265 萬起的起價,比起目前豪華品牌所能提供的對手而言,絕對算是一個相當具有吸引力的價格,要如何跳脫品牌印象,進而讓 Q6 e-tron 得以被更多市場受眾看見,絕對是本車在發表之初、敵手著手因應之前最為重要的課題。

更多內容請點擊:
➡️ 買車不知從哪下手?購車趣告訴你
➡️ 更多新車訊息盡在購車趣
➡️ 即刻訂閱購車趣Youtube頻道
而 265 萬起的起價,比起目前豪華品牌所能提供的對手而言,絕對算是一個相當具有吸引力的價格,要如何跳脫品牌印象,進而讓 Q6 e-tron 得以被更多市場受眾看見,絕對是本車在發表之初、敵手著手因應之前最為重要的課題。

更多內容請點擊:
➡️ 買車不知從哪下手?購車趣告訴你
➡️ 更多新車訊息盡在購車趣
➡️ 即刻訂閱購車趣Youtube頻道
瀏覽人數:2140人